首份央企“碳中和”行動方案出爐:國家電網籌建全國統一電力市場
來源:時代周報
繼國家層面對新能源發展做出明確表態之后,央企開始出臺了相關行動方案。
3月1日,國家電網有限公司(下稱國家電網)發布了公司“碳達峰、碳中和”行動方案(下稱行動方案),成為首個發布有關“碳達峰、碳中和”行動方案的央企。
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,做好“碳達峰、碳中和”工作是2021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之一。
相關部門明確提出,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,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。到2030年,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%以上,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%左右,風電、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。
國家電網是全球最大的電網企業,截至2020年上半年,國家電網資產總額4.25萬億元。國家電網國內經營區域覆蓋26個省,供電范圍占國土面積的88%。從收入規模來說,國家電網已位列2020年《財富》世界500強第3位。
國家電網在行動方案中提出,新增跨區輸電通道以輸送清潔能源為主,“十四五”規劃建成7回特高壓直流,新增輸電能力5600萬千瓦。到2025年,公司經營區跨省跨區輸電能力達到3.0億千瓦,輸送清潔能源占比達到50%。
解決新能源消納
得益于新能源技術的不斷進步,新能源發電端成本不斷降低,發電端的價格已經不再是我國實現新能源戰略面對的主要問題,電力消納的重要性顯現。
以光伏發電為例,由于光伏發電本身只能在白天發電的特性,要進一步推廣光伏發電,必須解決電力消納問題。具體來說,就是要解決發電后的儲能問題,以及部分多余電力不能向系統輸送的窩電浪費問題。
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、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此前公開表示,“前幾年,風能、太陽能等新能源的發展,成本比較高。為了鼓勵發展,國家給予一定補貼。經過多方努力,新能源技術發展很快,成本不斷降低,到今年為止這個問題已經可以解決。今后,新能源的發展基本上不需要國家補貼,主要由市場決定。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消納,就是把新能源電力消納好,這里面要做的工作很多。”
針對新能源發電消納問題,國家能源局法制和體制改革司司長朱明此前表示,“十三五”新能源發展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消納的問題,“十四五”是消納和接入兩個問題并存。
針對消納和接入問題,國家電網在行動方案提出,“推進各級電網協調發展,支持新能源優先就地就近并網消納。在送端,完善西北、東北主網架結構,加快構建川渝特高壓交流主網架,支撐跨區直流安全高效運行。在受端,擴展和完善華北、華東特高壓交流主網架,加快建設華中特高壓骨干網架,構建水火風光資源優化配置平臺,提高清潔能源接納能力。”
此外,國家電網將“持續提升已建輸電通道利用效率”,作為電網發展主要內容和重點任務,并提及將加大跨區輸送清潔能源力度。
行動方案指出,“十四五”期間,推動配套電源加快建設,完善送受端網架,推動建立跨省區輸電長效機制,已建通道逐步實現滿送,提升輸電能力3527萬千瓦;優化送端配套電源結構,提高輸送清潔能源比重。
對于跨區輸送清潔能源,國家電網提出了具體的目標,新增跨區輸電通道以輸送清潔能源為主,“十四五”規劃建成7回特高壓直流,新增輸電能力5600萬千瓦。到2025年,公司經營區跨省跨區輸電能力達到3.0億千瓦,輸送清潔能源占比達到50%。
建全國統一電力市場
要解決好新能源電力消納,就要保障清潔能源及時同步的并網。
國家電網在行動方案中指出,“開辟風電、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配套電網工程建設‘綠色通道’,確保電網電源同步投產。加快水電、核電并網和送出工程建設,支持四川等地區水電開發,超前研究西藏水電開發外送方案。到2030年,公司經營區風電、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0億千瓦以上,水電裝機達到2.8億千瓦,核電裝機達到8000萬千瓦。”
分布式電源和微電網的發展也是必須要處理好的問題,對此,國家電網表示將為分布式電源提供一站式全流程免費服務
行動方案還提及,“加強配電網互聯互通和智能控制,滿足分布式清潔能源并網和多元負荷用電需要。做好并網型微電網接入服務,發揮微電網就地消納分布式電源、集成優化供需資源作用。到2025年,公司經營區分布式光伏達到1.8億千瓦。”
“積極支持煤電靈活性改造,盡可能減少煤電發電量,推動電煤消費盡快達峰。支持調峰氣電建設和儲能規模化應用。積極推動發展‘光伏+儲能’,提高分布式電源利用效率。”行動方案指出。
在優化電網調度運行方面,行動方案稱,“加強電網統一調度,統籌送受端調峰資源,完善省間互濟和旋轉備用共享機制,促進清潔能源消納多級調度協同快速響應。加強跨區域、跨流域風光水火聯合運行,提升清潔能源功率預測精度,統籌全網開機,優先調度清潔能源,確保能發盡發、能用盡用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,行動方案針對消納問題還表示要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,充分發揮市場作用。
行動方案指出,“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,健全能源電力價格合理形成和成本疏導機制。健全輔助服務市場交易機制,引導火電機組主動參與系統調節。完善抽水蓄能電價形成和容量電費分攤機制,建立儲能電站投資回報機制。通過價格機制,調動用戶節能降耗和參與需求側響應的積極性。”
免責聲明:本網轉載自合作媒體、機構或其他網站的信息,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本網所有信息僅供參考,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。本網內容如有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告之,本網將及時修改或刪除。凡以任何方式登錄本網站或直接、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,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。